1985壳牌在深圳赤湾的投资项

1986年的一天,当时在上海当老师的严路接到了一个改变她命运的长途电话,她在深圳特区工作的一个大学同学推荐她去一个合资项目当财务经理。电话那头问:“你知道壳牌公司吗?” 当时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由于特殊历史环境而不得不暂时撤离大陆的壳牌,可是一向爱好读书的严路想起小时候看过一本《上海的故事》,其中提到壳牌早年在上海的业务和办公楼,于是兴奋地回答:“我知道!”就这样,她开始了和壳牌的不解之缘。

严路这样说:“当初离开上海的舒适环境,来到完全陌生的深圳,就是一心想弄明白,为什么当时在中国隔一条街都管不好的财务控制问题,壳牌这样的跨国集团隔着大半个地球都能做到?”

1986年,她作为最早的一批中国籍项目组成员,开始参与壳牌在中国自己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赤湾项目,这是一个负责燃油和液化石油气 储运批发的项目。“当时条件真是艰苦,项目所在地是挖山填海造出来的,连路也没有。”严路回忆说,“我连一句广东话也听不懂,可是项目上的香港同事也不会说普通话,整理项目投资资料的时候,我这个没有化工技术知识的门外汉经常不知道如何翻译零部件名称,是香港同事画图、比划、英文解释加上我猜繁体字才搞明 白。”

在这样今天难以想象的条件下,严路和同事们一起实现了项目开业第二年盈利,八年后股东收回投资,并创造了壳牌在中国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赤湾项目的财务管理两次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并获得高度评价。这期间,她的业务能力也突飞猛进,还“被逼”养成了用粤语来思考的习惯。

“在深圳期间,我们的香港同事向客户介绍壳牌燃油产品时,带着白手套去摸自己汽车的尾气管,手套出来还是雪白的!”严路回忆说:“见到此情此景,我对壳牌公司和它的高质量产品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1993年,严路来到北京,加入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部门。她的新工作又是从建立壳牌在中国的第一套帐开始, 设计会计科目、设计凭证,甚至还包括指导年轻员工如何贴报销凭证!“当时整个壳牌北京也就60多人吧,全部的中国人加起来不过十几个!看看今天,壳牌中国真是今非昔比了。

特别让她感动的是,在拿到壳牌的工作邀请后,严路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满以为这份工作没戏了,没想到公司恭喜她,告诉她这绝对不会影响工作机会。严路说:“那个时候,你真的感觉到这里是真正尊重员工,这里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我还特别喜欢壳牌允许员工大胆去做,允许犯错,允许改正,允许成长的气度,当时万事开头难,工作特别多,所有人真正是一个团队,像一个大家庭。”

之后,严路还参与建立天津油库合资企业的建立,服务过加油站业务,见证了江苏加油站合资企业的谈判和成立。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曾被同事们称为“flying doctor”(飞行医生),在全国各个项目所在地出差,提供财务支持。从2004年开始,她担任天然气及发电业务的财务顾问。

到2009年1月,严路理论上已经到了退休年限,可是她依然乐在其中地忙于合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直到2014年,才终于恋恋不舍地开始实施她的退休计划。

回顾自己的壳牌生涯,严路说:“在这么多年的财务工作中,我亲身感受到壳牌诚信和安全环保第一的工作原则,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你会感到特别踏实和自豪。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给你这样自信的好感觉。”

此外,壳牌还把煤气化专利技术引入中国,于2003年与中国石化合资,在湖南省岳阳市兴建煤气化工厂,为临近的一家中国石化化肥厂提供合成气,代替昂贵的石脑油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与此同时,壳牌还与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中国用户签署了煤气化技术转让协议,并推不断进设备的国产化。